-
- 学校介绍
- 校园环境
- 招生简章
- 升学率&分数线
- 在线报名
陕西省山阳中学始建于1925年,位于山阳县城育才路东段,是陕西省示范化高中。截至2015年底,学校南、北校区占地共150亩,有教学班92个,学生6000余人,教职工420人,其中特级教师3人,中学高级教师96人。学校确立了 “尚德立人”的办学理念,秉承“博爱、弘毅、笃学、树人”的校训,制订了“现代化、示范性、有特色”的办学目标,形成了“勤奋、求实、团结、进取”的校风、“严谨、敬业、协作、奉献”的教风和“尊师、守纪、刻苦、创新”的学风。
学校起源
陕西省山阳中学,其渊源可追溯到明成化十五年(1479年)设立的县学。正式创建于民国十四年(1925年),校名为“山阳县立初级中学”,校址在县城正街,首任校长张子杰,招收学生一级约30人。随着学校的发展和领导体制的变更,学校几经易名、迁址和停办。民国二十四年(1935年),因时局动乱、经费难筹等原因停办。民国二十九年(1940年)10月,学校重新建立,校名改为“山阳县私立丰阳中学”,招新生一班45人,县长林耀山兼任校长,校址暂借北街小学。民国三十年(1941年)10月,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,改校名为“山阳县立初级中学校”,并确定文庙为校址。
解放之后
1949年6月28日,山阳全境解放,县民主政府及时接管了山阳县立初级中学校,校名改为“山阳县人民中学”,县长邓浩然兼任校长,毛凌霄主持校务。1950年5月,商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令学校改名为“山阳县立中学”,并发给“铃记”一枚,同年9月,陕西省教育厅任命郝伯孝为校长。1956年11月改校名为“山阳县第一初级中学”。1958年,该校始设高中部,首次招收高一新生70人,成为山阳第一所完全中学。1959年1月,改校名为“山阳县第一中学”。1961年4月改名为“山阳县城关中学”。
文革时期
1966年10月,学校由县城内旧址迁至县城东塬,更校名为“陕西省山阳县育红中学”,时逢“文化大革命”,学校党、政、群组织瘫痪。1968年10月,学校解体,教师遣散,初中学生 返乡就近上学,高中学生失学。1970年1月,学校恢复,更名为“山阳县城郊中学”,受城郊区管理。1972年9月,又更名为“陕西省山阳县中学”。1977年2月,学校因无生源,县革委会通知“县中停办”。
文革后期
1977年10月23日,县革命委员会通知,“恢复山阳县中学”;同年11月,改校名为“陕西省山阳中学”。
硬件设施
学校南校区投入使用后,已拥有南、北两个校区,占地150亩,配备了综合实验楼、教师办公楼、学生公寓楼、教职工家属楼和全市一流的学生餐厅。拥有多媒体教室、标准化实验室、微机室、语音室、阶梯教室、美术室、音乐室、图书室、阅览室、天文台、校园网站及集多媒体教学、学校管理、网上巡查、电子备课、远程教育于一体的校园网络系统,装备了10个Ⅰ类标准的物理、化学、生物实验室和78个多媒体教室 ,安装了校园监控系统。
领导班子坚强。校长刘常明,中共党员,国省市先进教育工作者,先后担任市、县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。在他的带领下,一班人团结协作,求真务实,廉洁勤政,开拓创新,具有很强的亲和力、凝聚力、创造力和战斗力。
师资力量
学校共有100多人先后荣获国省市级劳动模范、优秀教师、教学名师、教学能手、十百千人才等荣誉称号。
教师仰孝升2007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,受到了原总书记等胡锦涛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。学校有100多人先后被授予国省市有突出贡献专家、十百千工程(学术带头人)、骨干教师、优秀教师、劳动模范、教学名师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。
办学方针
学校实行校长负责,垂直领导,层化管理,责任到人的管理运行机制,构建“三层、四线”主体交叉管理网络,即校委会决策层,各处室管理层,年级组、教研组实施层。政教处、年级组、班主任思想政治工作德育线;教导处、教研室、教研组、备课组、科任教师教学质量生命线;总务处、校办厂服务保障供给线;保卫处、警务室、护校队安全保驾护航线。
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,经过长期的实践、探索和积淀,学校确立了“德育为首,质量立校,以人为本,全面发展”的办学理念,制定了“教育思想先进,学校管理科学,师资队伍精良,基础设施完善,育人环境和谐,教育质量一流”的办学目标。形成了“勤奋、求实、团结、进取”的校风,“严谨、敬业、协作、奉献”的教风,“尊师、守纪、刻苦、创新”的学风和领导班子“勤政廉洁、科学管理、求真务实、开拓高效”的工作作风。
自1925年建校至2014年,学校先后培养出高考陕西省“状元”龚华平、商洛市“状元”王晓慧、权晓青、韦波、李丹、杨磊。
2015年在高考报考人数比上年减少123人的情况下,全县高考二本线以上人数达1516人,其中文史424人,理工875人,艺术174人,体育43人。二本线以上文史理工两大类上线率达55.37%,居全市第一。
2014年山阳中学高考成绩再次斩获商洛市桂冠。2014年二本线以上人数1489人,名列全市第一。文史类二本线以上432人,理工类二本线以上924人。文史类二本线以上432人,上线率达50.1%;理工类二本线以上924人,上线率达71.9%;体育类二本线以上46人;艺术类二本线以上87人。文史、理工两类一本上线708人,上线率达33%。三本线以上2041人,上线率达82.2%;各类上线2415人,上线率达97.3%。。
2006年高考,学校荣获全市综合考评第一;2007年高考,二本线以上总数居全市之首;2008年高考,再创佳绩;2009年高考,二本线以上总数突破千名大关,达1269人,再次夺得全市第一。
2009年高考,学校二本线以上1269人,居全市第一;2010年高考,学校二本线以上1496人,再居全市第一;2011年高考,学校二本线以上人数再创新高,达1619人,又居全市第一。